丝语集(40分以下)_欲铸金刚_废文网|御书屋

丝语集(40分以下)(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x

有我就无一切――

我是生命的全部。只要拥有就无一切。

x

行就是命――

人生的命不是结果的好坏,而是行为的优劣。

x

立志的科学性――

生命的科学性就是立志的合理性。

立志不仅要大到“无我”,追求“没有意义”的东西,更要富有、流转和永无止境。

x

生命密码――

生命有它固有的快乐秘诀。人类没有认识。

我要用毕生精力来践行生命的最大限度的健康,和永恒幸福。

x

要行的,能行得起来――

成就灵魂的标准就是行为的自主性。

我要用灵魂的成就来改变行为,用行为来治疗自己的颈椎病。

x

贪,不仅仅是名利――

我们容易看到名利的贪着。而对于精神性的贪着就没那么容易发觉。

感受的贪着,艺术性的情景的贪着,爱好的贪着,健康的贪着,志向的贪着……

x

为你,是我的福气――

为了自己,成就的是一种贪婪,和贪而不得的苦恼。

为了你,成就了我的热情,我的力量,我的无目的性行为而带来的充实。

服务你,是我的福气;得到你的关爱,是我的恩惠。

把“你”扩大增多吧,我的福气就增大了;有了无限的“你”,就有了无限的幸福。

x

跳戏人生――

人生是场游戏,但最好的游戏是不断地跳跃的游戏。

眼看着自己所选择的路是错误的,就学会放弃,跳出来,重新选择。

明明知道意识被某事务某环境所局限,就换个角度考虑,跳出来,

重新处理。

明明知道当下的心态不好,或昏沉,或激烈,就设法改变,跳出来,重新部署。

人的灵地是一口口井组成的。当我们无力跳跃的时候,就会陷入井底而成为井底之蛙。

学会跳跃,学会超越,学会从历经的每口井中,体验富饶的人生。

x

清淡是恒理――

轰轰烈烈是激,不是常,浑浑噩噩是庸,不是常。

激的消亡就会走向庸,庸的奋起就走向激。

激虽有力量,却有尽头,庸虽无尽头,却无力量。

淡淡地不激不庸,清清地不执不弃。

没有尽头,却有力量。

平平常常,却又确确实实。

x

把心转悠起来――

心如猕猴,是动的,你就让它动吧;心又如万能胶,有粘连性,一用就粘,我们要用智慧去掉心的粘连,使心如猕猴一样地无拘无束地动起来。

在对众生地尊敬、帮助和交流中动;在对内心观察、交流和体悟中动;在对自然地欣赏中动;在对社会地奉献、融合中动;在对文化知识地学习中动……

动而不粘,用而不执,动静结合,内外交替,随缘调用,把心放在海阔天空的资源里转悠起来。切莫在一处停留!

x

开灵纳客――

心灵打开的人,才能接纳所有。心灵封闭的人只向他自己的观念开放。

x

短暂空虚是累――

短暂空虚不是消极的结果,而是执着的心得不到条件满足后的劳累。

x

感受是学习的钥匙――

我常常为一句自己想说却说不出来,哲人却给说出来的话而激动不已。这说明我们只有打开了自己的心灵,感受丰富,才能对别人的思想悟得透,吃得消,拒绝得了。

x

心灵的和平与发展――

自然、社会、心灵在大道上的理儿是一致的:

用科学发展观、和谐人类社会的理念,来治理我们物质世界的同时,同样要和平与发展自己的心灵。

自然的和平是万物的平衡,自然的发展是能量的积累与转换;

社会的和平是人际的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的富有;

心灵的和平是思想没有矛盾,心灵的发展是智慧的扩延。

和平是一种当下的状态,发展是各种状态的连续。

心灵和平必须找到极点信念――在它的归属下生生不已。

心灵发展必须遵循螺旋式扩展――在轮回中提升。

x

心安理得――10分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要作为,要培养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善),这是安心的需要。

可又不能要结果,不能执着于去培养好的。要明白一切只是一种过程,要不断地得到道理,用道理引导我们的心该如何去安、去作为。

“为善”是心安,“不有”“不居”是理得。

x

坏脾气的良资本――

祸福相依。从认识自己的毛病中,养成改变自己的好习惯.

坏脾气是最容易找到的被改造的对象。

x

越学越“穷”――

一是穷理:对生命透悟,没有迷惑和高深;

二是穷己:所见我之行为全是病。

x

最富有和现实的理想――

一种目标是一个机会、一条路,没有回旋。

一颗心灵,八方散射,随时随地可为所欲为,路有万条。

x

心的张力――

生命的学问就是意识活动的学问,意识活动内容决定方向,而活动的力度决定健康。

松弛使人萎靡,绷紧使人痴迷。

x

短暂给了我们富有――

无常给了人们短暂,却也给了智者的富有。

没有消失哪有改变和创新?哪有生生不已?

走出永恒,迈向富有吧!

x

情绪是智慧的种子――

只要给每份心情浇灌反思,情绪就不再是负面,而是产生智慧的种子。

x

成就是当下的事――

理想是视点,不是支点。

成就是当下的事。

x

相知是欺骗――

人与人只有相同的欲望,没有相知的心灵。

因为打开的心灵,是多频的,没有同步。

x

为我真难――

名为了他人看,情为了交往,利为了物质。

哪一念是能为我、是为我?

x

静是富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是心在思维本身处细微的动。

相比较行为之粗动,静的内容更富有。

x

自私就一定能自利吗――

自私虽然得到了便宜,却成就了欲习。对已没有利益。

真正的自私:是心灵的那份独有。

真正的自利:是处利境和逆境的不动。

x

用心成就欲――

呵护心迟早能实现心物一体,从而,得到利,成就欲。

呵护物、跟随欲,却迟早要丧失心的同时丧失身和物。

x

可为心为物,勿唯心唯物――

意念可以寄于灵、也可以寄于事或物。但切莫以唯一的观念,而执迷于灵或物。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都需要平衡。

两头都走走,相互调节。

x

散步人间――

在任何作为中,以散步的心态轻轻地安顿自己的心灵。使意念自然流畅起来。

x

把握心的度数――

心无体,却有温度和力度:

与人适度,得慈悲。

与利适度,得平和。

与事适度,得顺势。

x

空虚是有实的结果――

当你习惯于事务和外境,并认为那才是真实的时候。空虚必然如期而至,谁也逃避不了。

并且,当空虚来临的时候,不是抱怨、烦恼,就是随习放逸。

其实,对生命来讲,唯有心的空和实才是真正的存在。事务和外境是心的雇客。

如此,你才有能力,面对空虚

x

哲学的缺陷――

既然哲学离不开阶级,也离不开角度。那凭什么能找到真理而指导世人的人生观呢

为了认识物质世界,唯物主义者要人们接受一切都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为了认识精神世界,宗教和唯心主义者要人们接受:从心灵出发,以心灵为定位来认识世界。

哲学如果为了社会而不是为了个体人本身,而一味追求客观,那作为组成社会、享受物质的人呢?要不要为人的幸福,为人心灵本身来探索和倡导哲学本身的价值?

哲学的缺陷是角度问题,也是为什么目标的问题。

x

从心出发、从新出发――

幸福与痛苦、快乐与烦恼都是心的体验。故而,寻找离苦得乐,必须从心出发。

如果我们整天用心,却不知道心为何而用,如何使用,用到何处?那就是不明不白呀!

社会是发展的,物质是变化的,而我们片刻不离的心灵呢?是不是要时刻更新?!

从新出发。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地以新的经验、收获和观念,得到心灵的营养。

x

化欲为生――

不管我们产生怎样的欲望,只要看清它,不危害自己的健康,不违背道德,就应该放生。

生命是以生为主角的。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怎能拒绝上苍给予我们的力量、激情,而在平庸里抗争寂寞、虚度年华呢

欲望给我们的痛苦和无奈,不是欲望本身,而是我们没有智慧利用和驾驭。

以欲为生,以欲为用,化被动奴役为主动得生。

如此,我们就拥有了生死大权。

x

为了那份做不到――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