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菊刀出鞘_龙咒(新版2.0)_废文网|御书屋

第三十九章 菊刀出鞘(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值班特勤员秋虹快速记录下命令,郑绍明看了一遍,检查无误后签下自己的名字,雷朋和曲立政看了看,没有异议,也签下了名字。

“小秋,请你把这份情报和我们商量的战备命令传到03号首长那里,请他认可签字。”郑绍明指示地道。

“是!”秋虹敬礼后,转身走出作战值班室。

“老大,高明啊!”曲立政佩服的挑大拇指夸赞道。没有外人了,三个私交关系密切的参谋也就没那么讲究了。

郑绍明笑骂道:“胡扯什么,我这不过是照虎画猫,前几次03号首长都是这么做的。这次大家不想挨骂,也不想误事,那就把球踢到老头子那里,让他决断吧。”

雷朋有些担心地道:“老大,万一这次又是虚惊一场,下边的人还不得把咱们骂死。”

郑绍明无奈地道:“这有什么办法,咱们的太空侦察卫星被美国人打光了,南海、北海、东海舰队也被炸得七七八八,缺乏有效的远程侦察手段,现在只能拼时间、耗精力高度戒备着吧。剩下的军舰和飞机前几次出去侦察损失了一大批,家底都快被掏空了,这还没真的和小日本开战啊,总得留点后手吧,否则真打起来我们就只能靠步兵抵挡了。”

他长叹了一口气:“明明知道小日本这是用的疲兵之计,可你就是拿它没办法,这仗打得真窝囊!”

曲立政不满地道:“我早就说过,小日本不可能渡海实施登陆战,他们这么频繁地实施海上佯动军事集结不过是配合美军的一种‘火力侦察’,目的是频繁调动我军队进行战略集结,促使我们暴露地面军事部署,配合他们的太空侦察卫星,为美军空袭指示打击目标。事实已经证明这几个月来,我们每集结一次,陆、海、空都会频频遭到美军的空袭,部队损失不小,可一直防备的日军却总不见踪影。依我看,狼来了喊得多了,没防着狼,反而把自己累得半死。”

雷朋听了反驳道:“照你说该怎么办?不做防御吗?打仗从来就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兵不厌诈的事情,日军前期的铺垫,我认为不是一种无目的的虚张声势,而是想把咱们先拖疲沓了,然后乘我们警戒松懈的时候实施战术突袭,不要忘了根据日本方面情报人员传来的消息,日军已经悄悄完成了所有的战略集结,就等着最后的一击了。”

曲立政嗤之以鼻道:“你怎么知道日本方面传来的情报是真是假?!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说过,我最困难的不是没有情报,而是如何从无数真真假假的情报中找出有用的正确情报。信息淹没的概念你懂不懂,日本方面传来了38次警报,9次是一级战备警报,12次是二级战备警报,可没有一次报准的。我估计在日本那帮搞情报的也是抱着宁可错报,不可错过的原则,无警小报,有警大报,反正将来出了问题他们是一点错误责任都不担。”说到这里,他不无恶意地揣摩道:“而且报得多了也更显示日本情报组的重要性,我估计要不了多久要求增加活动经费的报告又该递上来了。”

郑绍明瞪了他一眼:“别胡说八道,有着心思还不如多想想战情分析。”

指了指墙上宽大的电子作战地图,他问道:“你们来看看,这次假如日本从上海方面突袭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听他这么问,曲立政和雷朋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哈欠:“老大,都分析了n遍了,还有什么好分析的,小日本最有可能的登陆点是大连、青岛,或者借道台湾突袭广州,从上海登陆是对他们最不利,而对我们最有利的一种情况。把前几次的分析报告修改一下递上去算了,就别浪费脑细胞了。”

郑绍明摇摇头,忧虑地道:“正是因为最不可能,所以我才最担心。你们来看,在上海海域方面日本一共实施了8次集结,虽然不是次数最多的,但在海上集结的时间是最长的。你们不觉得这很奇怪吗?”

“奇怪?!但这又能说明什么?”曲立政和雷朋异口同声地问道。

郑绍明发火了,一拍桌案道:“奇怪就意味着反常,反常就意味着有问题,我们做参谋的责任那就是从反常中发现有价值的情报,提供给首长做决策依据。都像你们俩这样麻木不仁,还要参谋部干什么?!”

曲立政和雷朋见郑绍明动真怒了,连忙收起漫不经心的态度,老老实实来到电子作战地图前,紧皱起眉头,思考起来。

“老大,我还是坚持认为日本方面从上海登陆的可能性极小,在没有强有力的航母编队空中力量的掩护,在这个地区的任何大规模海上集结都无法抵御来自上海战区猛烈的空中打击力量。如果丧失充足的武器弹药和战备物资的支持,前期日军即使登陆了也无法立足建立桥头堡,铁定要被咱们包饺子。”曲立政沉思半晌道。

雷朋也点点头:“我同意,从技术手段上来讲,日军从上海登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即使有美军航母编队配合的话,难度也非常大。现代战争打的是物资消耗,一场跨海登陆战需要消耗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这片海域没有日军可用于中转的海岛作基地,而且就算日军强行从上海地区登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在这一地区集结到与我军相抗衡的雄厚兵力,更没有力量向内陆延伸。”

“既缺乏战略纵深,有没有强大的后续力量支持,日军如果靠一点一点从本土跨海运送兵力和物资,那它的供给线等于说摆在那里让我们的潜艇部队任意绞杀。这种节奏缓慢的添油战术在今天这个以秒计算战斗时间的时代是在找死!”

“老大,我觉得咱们应当换一个思路!”曲立政见郑绍明不为所动,还在盯着电子作战地图看便劝说道:“反常现象确实存在着危险,但我觉得从战术欺骗的角度来看,反而是那些表面看似正常的现象下面才更有可能暗藏杀机。”

郑绍明听了这话身子一震,他转过头来双眼紧盯着曲立政道:“继续说下去!”

曲立政挠了挠头尴尬地道:“我也只是有这么一个思路,具体那些正常现象是真正常,那些正常现象是假正常,我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

雷朋没好气地道:“你这不等于说废话吗?”

“这怎么是废话?”曲立政气得嚷嚷道:“我是担心老大被错误诱导,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思考没有用的‘假反常’现象上了,反而忽视了真正的危机。”

“好了,你们俩别吵了,搞情报工作就是这样繁琐复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没什么好抱怨的,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要重视。现在,咱们的远程侦查手段被废了,只能靠下笨功夫,多思考来弥补情报盲点,揣摩对手的行动。我相信,只要下了功夫,总不会白费的。雷朋,你去技术部门盯着点,一有新情况马上来报。立政咱们俩把这几个月来日本方面传来的情报在梳理一遍,看看有是什么遗漏的地方,也许会发现新线索。”

郑绍明刚刚分配完两个人的工作,这时特勤员秋虹兴冲冲地推门进来喊道:“参谋长,好消息,中美谈判有结果了,美国刚刚签署了临时停战协议,明天晚上01号首长将有重要讲话向全国直播。”

“啊?!这是真的吗?!”郑绍明三人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惊呆了。

难道,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第四十一章菊刀出鞘

10月20日晚7时,久违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又重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当人们看到那熟悉的播音员面孔,听到那亲切标准的普通话时,许多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人们在心中默默祈祷:中国还有希望,还没有被美国打败……

就在举国欢腾的时刻,一柄阴冷的战刀悄无声息迅猛地刺向中国的腹部。10月20日晚8时,就在中国党、政、军、民各界集体收听收看国家主席程光讲话时,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代号为“菊花的刺”的偷袭行动。

对于日本的侵略野心中国方面早有防备,尽管中国的侦察卫星在与美国的太空战中全部被击毁,但中国军方还是动用了大量的内线关系密切关注着日本方面的军事动向,随着中美之战的越演越烈,日本军事集结与战争准备也渐渐完成,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逃过中国方面的侦察。在现代战争中,战略突袭几乎是不可能的,庞大的人员物资集结在卫星侦察下毫无秘密可言,但战术的突袭的机会却越来越多,当战略集结一旦完成,敌国的任意一点都有可能成为现代高科技武器的打击对象,美国的“蓝色风暴”计划就是仰仗着它所具有的高科技军事优势才得以实施的,一日之内就将它的打击面覆盖了整个战略地区和空间,尽管中国事先已得到警报并作了相应的防御应变准备,但无孔不入的战术突袭还是令中国方面防不胜防,致使中国在战争初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遗憾的是,血的教训并没有让中国方面吸取足够的经验,当中国运用核弹的威慑力量迫使美国停止军事行动,坐下来乖乖谈判时,许多中国人以为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模式,依靠核弹就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从此中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只是战争的开始,在此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还有无数艰难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10月20日晚11点左右,上海市首先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紧接着中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海军潜艇基地和江浙两省的空军基地遭到日军飞机和导弹的狂轰滥炸,中国军方在轰炸空袭中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第一批日军先遣部队在南京、武汉、南昌、杭州四城市的郊区空降成功并建立了战略飞地。次日凌晨在连云港、宁波地区海面上出现了日本战列舰的身影,伴随其后的是大批的登陆军舰和运输船队,显然日军是想在空降部队的协同牵制下,从上述两地登陆围攻上海,霎时间上海陷入战略围困状态。

在判明日军的作战意图后国防部急令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赶赴上海战区,要求他们切断日军的海上通道,争取围歼日军的登陆部队。对于已空降至中国腹地的日军,则命令南京军区组织城防部队进行堵截,防止他们突击城市,但主要防御方向要放在海上,绝不能让日军从海上登陆建立滩头阵地。

南京军区接到命令后排出快速反应部队赶赴登陆地点,而这一行动被美国军事卫星迅速侦察到,快速反应部队在运动途中遭到日军战机的猛烈轰炸,部队尚未抵达前线就被炸垮了。另外,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组织的援救舰队在赶赴上海的途中,也遭到日军航空兵的轰炸,同时日本派出所有的潜艇实施拦截伏击,两支舰队在援救的途中损失惨重,最后全军覆没。

当然,日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在10月21日这一天里,日军冒着中国空军的轮番轰炸和地面炮火的猛烈阻击,疯狂的向陆地发起冲锋,一天之内就付出了8000人的代价,但在经过一番惨烈的战斗后日军最终还是占领了宁波和连云港,并迅速向内陆挺进。截至到10月30日,35万日军登陆中国,日军的太阳旗又一次飘扬在中国大陆的上空。

这次日中之战,日本方面几乎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发起的,由于韩国方面不可能答应日军借道朝鲜由陆地对中国本土发起进攻,因此日本只有实施海上登陆,而这一登陆战难度要远远超过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在历史上只有仁川登陆能与之相比。但仁川登陆是发生在美国与朝鲜这两个军事力量极端不对称的国家之间,这次上海登陆计划日本要面对的是一个现代化军事大国,可以说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豪赌。赢了,日本将实现它长久以来跨出岛国的梦想;输了,则意味自二战以来建立起来的经济繁荣将全部化为泡影。

为了保障这次登陆战的胜利,日本几乎将全国的船只都投入到紧张的运送兵员和战备物资工作中。无论是巨大的油轮还是远洋渔船都载满了士兵和武器,它们冒着炮火往返不停地穿梭于海上,构起了一条高效率的海上高架桥。在这次规模空前庞大的运输行动中,美军扮演了不光彩的护航角色。驻朝鲜和日本的美军一方面派出强大的空军集团为日军空中护航,另一方面又派出大批电子侦察机协助日军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电子干扰战,同时美军还将200架大力神军用运输机租借给日军,对于日军的本土防卫美军也是不遗余力,当日本海陆空三军倾全力与中国争夺登陆点时,美军迅速填补了日本本土的防卫真空,为日本撑起了坚实的后备防护盾牌,3艘装备有“宙斯盾”先进雷达系统以及拦截导弹的驱逐舰,12架导弹拦截波音飞机和一支航母舰为日本提供抵御导弹袭击的保护伞。

日本对中国宣战,意味着一个以美日韩三国为轴心的战略同盟初步形成。由韩国提供了陆地攻击基地,日本充当急先锋,美国则由前台退至幕后,提供军事保护和军备供给,当然这些武器不是无偿供应的,这都需要日本拿亿万的美金来购买。尽管日本也知道这是在为美国火中取栗,将来也许有一天会被美国掏空国库,但是对于大陆的狂热占有欲和身处岛国的强烈危机感还是让日本政府作出了出兵中国的决策。日本知道只有打败中国这个巨人,日本在亚洲地区才有发展的空间,否则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强盛,日本只能沦落为中国的附庸。而这一悲惨的未来,日本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的,长久以来日本对支那人的那种蔑视和敌视,像遗传因子一样牢牢刻在某些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骨子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百年梦想,走出日本列岛,建立一个大东亚日本帝国。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日本国民以惊人的速度重新从二战失败后的废墟中站起来,由一个战争武士摇身一变成为经济武士,当日本的经济实力达到繁荣的顶峰时,那颗不安分的战争野心又重新复苏膨胀。在一次又一次小心谨慎的试探冒进后,日本军队的军事实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二战期间的水平,只是它很巧妙的掩饰了这一切,以日本民族特有的韧性和耐心,默默积蓄力量,苦苦等待时机,它也知道以自己目前的状况再也输不起一场战争了。但就像风险从来不能阻止一个赌徒的狂热一样,当中美战争爆发之后,赌徒的最后一丝顾虑也被打消了。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日本政府内阁成员多数人通过了对中国宣战的提案,全力以赴争霸大陆。

封藏已久的菊刀终于再次出鞘,这一次它又将用鲜血染红那凄美的菊瓣……

\');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