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携民渡江_天生废才周不疑_废文网|御书屋

第二十五章 携民渡江(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襄阳城内外有很多官吏和军民被刘备的眼泪打动,自动跟随刘备南下逃难。于是刘备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

一日,刘备正在走着,猛然望见远处有座山。这座山很奇怪,孤零零地四不靠,而且山上的树木也很少。待走近看看,只见山中白色的旗幡在秋风中翻飞,山前有座很雄伟的坟墓,刘备勒马上前观看。逃难的襄阳百姓告诉他:“这是汉阳山地界,那就是刘景升的陵墓。”

刘备连忙翻身下马,趔趔趄趄、哭哭啼啼奔到汉阳山脚下。一个多月光景,坟头上光秃秃的尚未长草,只是泥土早已发黑。墓碑上赫然刻着“荆州牧刘景升公之墓”几个大字。

刘备俯伏坟前痛哭:“景升兄!兄长亡故,小弟实系不知,如其知道,理当到荆襄,代署荆襄之事,辅保侄儿刘琦做荆州牧,永镇荆襄。只因小弟实在不知,才使蔡瑁匹夫趁隙专权,私立刘琮,威逼孤儿将兄长创立的基业拱手让与曹操,岂不叫兄长含悲饮恨于九泉之下?兄长,今小弟率领新、樊两县百姓逃难,望兄长英灵显圣,提携小弟跟两县百姓多走一程啊!”

“倘若景升公在天有灵,看到荆州这般模样,一定很不安啊!”一位老人也老泪纵横地说。刘备哭得不住嘴。他的后面,紧跟着兄弟诸将,还有十余万兵丁百姓。这些百姓抛弃家业,妻离子散,连日奔波,苦不堪言。见你刘备哭,正好一起哭,大家借此吐吐苦水。十余万人哭起来,等于号丧。刘景升墓地前,人们涕泣不已。

这时,飞马来报:“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

众将听了,纷纷说道:“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刘备泣道:“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百姓闻刘备此言,莫不伤感。

刘备拭了拭眼泪,回眸望了一眼静静的汉阳山,又带领大队军马和百姓继续往南撤退。

见刘备拥着百姓,缓缓而行。孔明进言:“追兵不久即至。可遣云长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教他速起兵乘船会于江陵。”

刘备点头称是,即修书令关羽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令张飞断后;赵云保护老小;其余俱管顾百姓而行。每日只走十余里便歇。

却说曹操在樊城,使人渡江至襄阳,召刘琮相见。刘琮正在为刘备的责骂而气恼,便

不愿往见。见刘琮不愿去曹营,蔡瑁、张允立即请求代行。

蔡瑁、张允走后,刘琮回到书房,看见里头坐了位老将军。这位老将军身高八尺,长方脸,两道横眉,一双虎目,正准头,阔口,大大两耳,颏下五绺花白胡须。头上大红将巾,当中插着一朵绒缨。身上大红色的战袄,丢裆大衩,薄底靴儿,腰间佩着宝剑。他是荆襄刘表面前的老臣,姓王,单名一个威字。王威为人耿直,官职不高,仅是一个牙将军。

“啊!王老将军。”刘琮惊叫。

“老将在此等候公子,是有一个章程献上。”王威道明来意,表情严肃。

刘琮关上书房门窗,道:“老将军请讲。”

王威缓缓说道:“曹操知道公子已经投降,刘备已经逃走,必然放松戒备,只率前锋部队轻装急进。如果让我带领几千名奇兵,埋伏在险要地区,突然袭击,可以捉住曹操。只要捉住他,就可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

刘琮听了,十分激动,问道:“老将军,您麾下有多少兵马?”

王威回道:“我手下兵丁不足五百。公子许我五千精兵,就可趁曹操急进时,袭击擒拿。”

刘琮羞红着脸,尴尬地泣道:“我手上没有一个兵卒;襄阳城内只有宋忠还可靠,但他手上兵丁也只有数百;若大将文聘在城内……”

王威听了,老泪纵横。有奇计却没有健卒去实行,这莫不是世间最大的悲哀?

;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