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联结着同自然环境的依赖与交往,形成了人的物质世界观念。在该观念里,人的身心活动随外境而动,受物质得失的支配。为生存而奔忙、为名利而奋斗、为美色而倾倒等,都是生存在物质生活里的忠实居民。
情感使人在社会生活与交往中形成了依恋,缔造了情感生活。在该思绪里,人的身心活动受情感对象的支配:为它操心冲动,为它服务劳作。爱国中的牺牲,爱情中的忘我、亲情中的无私、友情中的互助等,都是生存在情感生活里的忠实居民。
思维形成了自我和主观。追求理想和精神成就的人,是把思维用在了思维本身上,缔造了心灵空间。在该空间里,人的身心是活动在自己设计的理想与信仰里,同外境互动单一。追求哲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投入精神领域的宗教等,都是生存在心灵空间里的忠实居民。
上帝给了每个人欲望、情感和思维,因而也就给了三座大山。但由于愚昧和固执,真正能同时拥有的并不多。
名利欲望强烈的人,自私使他同人交往受到限制,常常饱受人际关系紧张的痛苦而缺朋少友;同时随欲而动的行为习惯使他能动不能静。在闲暇或逆境中,他总会升起空虚、苦闷和痛苦。这种人虽能在物质利益里得到欲望的满足,却无法享用情感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空间的宁静。
情感过于偏激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局限在情感的对象上,随情感对象的好恶而起止,从而湮灭了自我奋斗的天地。同样,心理也被情感对象所桎梏,没有自己的精神需求。这不仅使自己爱恨分明,情绪落差大,而且极易陷入感情的泥沼而痛不欲生。这种人虽能在情感对象里得到安生,却无法领略欲望奋斗的激情和心灵空间的自在。
对理想精神追求过于痴迷的人,欲望和情感受到压制。他对生理产生排斥和抱怨,对社会产生隔离,能静不能动。这种人虽能在心灵空间里得到调整、寄托或超脱,却无力从自然物质和社会人际交往中,得到更便捷而广泛的资源,来为自己的身心服务。
三座大山要互辅互用,不守一方,不失一角。在物质世界里,同情感结合用人缘来增加长远利益,同心灵结合来自由地驾驭欲望;在情感生活里,同物质结合可获得生命力,同心灵结合能扩宽情怀、消除狭隘、慈爱万灵;在心灵空间里,同物质结合不落虚幻,同情感结合不落孤独。因此,只要尊重生命,平等地接纳和利用三座大山。用欲望创造同物质的互融,吸收外在的生活内容;用情感创造同社会的互融,吸收交流的生活内容;用心灵创造同自己互融,吸收内在的生活内容。那么,身心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随手在不同的山峦里得到据所、摘到果实,同享人生三座大山。
2008年3月《小说阅读网》审核发表,并获编辑推荐。
\');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