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章:成就鬼仙_从精武英雄开始_废文网|御书屋

第两百四十一章:成就鬼仙(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逸之摊开袈裟,就看到袈裟中央绣着一篇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我问佛,何为功德我若以大千世界,无穷珍宝,布施大众穷苦,使天下太平,人人无疾苦,可有功德佛曰无功德。布施,善念为求福,不可讲福做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之中,不在求福。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是为功德”

“这是功德袈裟,讲述的是功德之道,明心见性是功,念头通达的德。”

李逸之恍然自语着,他心神被牢牢地吸引在了经文中,一时间无数明悟,涌上心头。

虽然看上去,这篇经文有些离经叛道,曲解了功德之意。

但是在李逸之看来,却是真正的直通大道。

何谓功德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只有做善事为才功德。

如果明心见性是功,念头通达是得,那如果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唯有杀人才能够念头通达,那他岂不是功德深厚

不错,就是功德深厚

只不过这个功德,仅仅是他个人的功德。

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意思就是说,人天生的性格叫着本性,遵循本性去行事叫着修道。

这个本性,是无分善恶的。

因而善人行善是修道,恶人行恶也是修道。

因为他们都明白了自己的本性,然后遵从本性去做事了。

如果我心即恶,那行恶自然便是顺应了本性。

对于修道者来说,修道就是修心,只要念头通达,修炼自然可以一日千里。

如果让善人去行恶,肯定念头不畅;如果让恶人去行善,同样也是会念头不畅。

如此违背本性去做事,便等于是逆道而行,又如何能够修炼有成。

天生万物,两分阴阳。

天地间有善就有恶,两者都是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善恶对于大道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有区别的,是对于人来说。

我们人为的定义,为善才为功德,实际上这才是曲解了功德之意。

明白了这些道理,李逸之忽然发觉,他以前所谓的武道信念,所谓的宏愿,其实就是实现功德的过程,也是在让自己念头通达的过程。

明心见性是功,念头通达是德。

李逸之确定武道信念,发下宏愿,其实就是在明心见性。

而他去一步步的实现,便是让自己念头通达。

如果完成不了,则就是念头不畅,修为自然无法增长。

甚至,如果有人能够天生心念通达,不需要读书,也不需要修炼,直接便可以立地成圣。

因为他的念头中没有任何滞碍,已经化身成道了。

这和佛家所言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是一个道理。

只是,人生在天地间,有着各种牵绊和执念,就像是无数条绳索一般,牢牢地困在身上,挣脱不了,又如何能够心念通达

为什么太古时期,道术昌盛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人心性淳朴,自然也就适合修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