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这里是文山村_重生1975_废文网|御书屋

4、这里是文山村(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边吃沈芳一边教训,“你们这几个人,好好劳动改造,争取能找到老乡家里搭伙。大队为你们几个搞个食堂需要安排人手,耽误了不少生产。”

冯欢欢狐疑的看着那三个男的,他们早已将馒头和粥一扫光。冯欢欢将小半个馒头递了过去,小声问,“你们为什么不搭伙?”

其余两人都不理她,只有一个瘦的有点龅牙的男的看了一眼那个馒头,一把抓起馒头,小声说,“你们女的还好,谁愿意要个大小伙子在家搭伙。他们自己都不够吃,哪有我们吃的。”

冯欢欢看向那个一直不说话的姑娘,心里也猜出来几分,看来老妈和这个姑娘一定是太不招人待见了。

回到屋子,冯欢欢仔细整理一下妈妈的家当。三本书,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一本红宝书。一个小本,一只破旧的墨水笔,一只短的不能再短的铅笔。几件衣服,一个破水瓶。冯欢欢哀叹,“老妈呀老妈,别说别人要说你矫情,我都要说你了。这温饱还没解决,还惦记着搞这么多文化建设。”

算了,先写检查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在自己没想到办法之前,一定要忍耐。写了几笔,却发现自己对这个时代了解的太少。想当年,妈妈要跟她说以前的故事,自己哪里听得进去。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下午上工的时候,冯欢欢将检查带在身上,又特意带上了红宝书,拿着锄头就出门了。到了田间地头,她主动找到沈芳,说是检查写好了,让她过目。沈芳盯着她递过来的检查,脸上忽然很不自在。

冯欢欢猛然想起来,以前妈妈和舅妈最不对付。老妈老说舅妈仗着自己是个妇女主任,嚣张的不行,其实书都没念几天,大字不认识几个。

她立刻醒悟过来,赶紧说,“为了表达我悔改的决心,我还是当众做这个检查吧。”说着打开检查,大声读了出来。

冯欢欢的虽然对当时的形式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她会抄啊。照着红宝书抄,照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抄,再加上她文笔还不错。那一篇检查写的也算是行云流水,慷慨激昂,听得大家都停下了手上的活计。一篇检查做完,好多人都点头称赞。

“没想到这小李觉悟这么高!”

“是呀,以前老看她装模作样的看书,没想到还真是个才女。”

“这小丫头,能文能武啊!”

冯欢欢将检查递给沈芳,“报告队长,我开始劳动了。”

沈芳赞许的看看她,“你这两天身体不好,但是思想转变很快。年轻人嘛,犯点错误不可避免,改了就好。你昨晚为村里除了狼,回畈里锄草吧。”

冯欢欢心里暗笑,“妇女队长就是妇女队长,小小年纪官话张嘴就来。而且这权利也太大了吧!”她又是鞠躬又是推脱,好半天才折了回来。

她毕竟是没干过农活的人,这精神稍微一放松,手上便出了错。猛听得旁边一老头嚷嚷,“姑娘,作孽哦,你怎么把小苗都给扯了。”

老汉抓起小苗,一脸心疼的样子,“这个没毛的,叶子顺着长的是小麦苗;那个有毛的,叶子倒着长的是草。”

冯欢欢盯着那黝黑粗糙的手里嫩嫩的小苗,怎么也搞不明白,什么叫顺着长,什么叫倒着长——

这一下午冯欢欢拿出了上大学学病理学的劲头,再难也难不过栓塞,硬化,肉芽肿这些吧。边看边问,虽然慢点,好歹也辨认出了个七七八八。

不知不觉日头西斜,这时候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也不高,很多人都聚在一起扯闲话。那李老头也抽起了一根纸卷烟,冯欢欢不禁皱了皱鼻子,这烟味可真呛。

旁边就有人笑了,“李老头,人家小李跟你说了两句话,你就得意忘形了。你忘了人家小李是城里人,最讲卫生了。”

李老头猛吸两口,“哎,城里人事就是多!”把烟小心的掐了,然后把剩下半根放在了口袋里。

周围的人显然不想让这个“笑料”轻易过去,“李老头,人家大姑娘让你干嘛就干嘛啊,她刚刚给你灌什么迷魂汤啦。”

“别瞎说,队长都说小李思想进步了,人家终于跟咱们泥腿子打成一片了。”

“小李这段时间真是有点不正常,把李老头当村干部了吧,惦记着找门子早点回去呢。”人群中哄笑声更大了。

冯欢欢的嘴半张着,紧紧握着锄头,自己似乎低估了在这里生存需要的能力。

晚餐又是一个馒头一碗粥,菜好歹是水煮白菜了。这里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一黑,冯欢欢就无事可做,忙了一天也不觉身上多疼,真躺在床上,才觉得浑身上下每一个关节都抽抽的疼.

她开始认真盘算起来,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什么虫洞,月光宝盒回去了。待在这里似乎成了事实。不过,现实虽然很残酷,却还不至于绝望。毕竟黎明已在不远处,还有一年浩劫就结束了,自己就能离开了。一想到这儿,冯欢欢一拍床板,老天啊老天,你还是眷顾我的!要是让我穿越到了1966年或者1959年,那才真是悲催呢,说不定一条小命都保不住了。

其实人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知光明何时能到来。不知道就代表没有希望,坏的还在继续,好的不知道何时到来。所以在自己的记忆里,失恋比高三还要痛苦,因为混混噩噩的高三终归有期限,而失恋的痛苦却躺在内心深处,如同一颗□□,完全触碰不得。

转念一想,浩劫结束了又怎样呢?妈妈似乎回城当了工人,前景似乎也不美妙。不对,可以高考啊。以我冯欢欢的基础,到了这个年代岂不是可以上个名牌大学。

冯欢欢差点要雀跃了。

她紧接着提醒自己,别太乐观,要低调要冷静。离高考还有两年多呢,眼下的情形也颇为棘手。自己看过那么多穿越小说,学到的攻略在这里一点用处也没有。穿越小说里的女主基本都是八面玲珑的主,到了古代就开启开挂模式,锦衣玉食,左右逢源,一路通向权利最高峰,顺便再捞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主。自己可从来都是个愣头青,吃软不吃硬。不行,这一条得改。

即使改了又怎样呢?她们考虑的都是意识形态问题,我冯欢欢天天面对都是吃喝拉撒睡的基本问题,她们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顶层,我却是在底层,就是武则天到了这田间地头也不管用啊。而且她们的圆满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提及的家庭事业兼顾。可是在我们这红色社会主义的浪潮下,连家门口的茄子都要被拔掉,肚子里有那么多小九九不是找抽是什么。而且所谓的高富帅这里也没有啊,满地里都是饿的前胸贴后背,尖嘴猴腮的大老爷们。嗯,终身大事我冯欢欢还是有原则的,宁可刷单边也不能苟同。

思来想去,希望是有的,困难也是有的,冯欢欢只憋出一招——多干少说,静观其变。

冯欢欢很快就将这里的形势摸了个七七八八。这里是个很小的自然村,村里不过百十号人,主要有三个姓,赵,李,沈,统共现在有8个知青。村里有一个村长兼支书赵大爷,一个生产队长李志刚,一个妇女队长沈芳。

这里的人都是嗓门大脾气冲,其实心肠都很善良。但是同时也有这个时代老农民的特点,闭塞,盲从,目光短浅,换成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眼里只盯着自己附近的人和事,看不到更远的地方。

村里每天充斥的都是这家大妈和那家大婶的对骂,又或者是为谁家工分少计了争辩几句,最牵动人心莫过于招工和当兵,那是村里每个年轻女孩和男孩的希望,反而却是表面上最平静的。

前几年陆续来了些知青,总归有些城里人的傲气,大部分又不会干活,还要占村里的口粮。一来二去出了些乱子,似乎还闹了很大。搞得以前那个村长都下了台,现在这个赵大爷口碑不错,本分正直,村里还算太平。

至于出了什么乱子,却没人敢往下说。冯欢欢也知道轻重,不往下问。

正说着话,有个中年大婶抬起头,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我说小李,你最近似乎性格都变了。以前你两只眼睛可往上长,哪里肯跟我们这些人说话。”周围响起了一片附和。

冯欢欢一脸冷汗,说出的话却句句冷静,“大婶,我以前年纪小,不懂事。”

“哎呀,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了。怪不得老人都说,这小孩子长大就是一夜之间。我以前不相信,现在还真相信了。”大婶似乎很有感悟。

她还没感叹完,忽然远远传来一个老大的嗓门,又急又慌,“赵大婶,你家儿媳妇快生了。”那个说话的大婶的锄头咣当掉在地上,一脸惊吓,“真的假的,你别唬我啊。”

“这么大的事,还能骗你,你快回去吧。”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