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53.老规矩都没了_传奇从重生开始_废文网|御书屋

第53章 53.老规矩都没了(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级到厂里开经验教训总结会的时候,我师傅参加了。/p

在会上,她说,主要责任不在厂长这里,而在于上级。/p

当时上级领导就在现场,谁敢说这个话啊?我师傅敢。/p

她说,按照过去的老规矩,厂长要有下车间锻炼一年的经历,还要至少做过半年的副职,才能干厂长。这个新厂长这两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怎么就干了厂长呢?还不是你们上级破坏了规矩?你们首先不按规矩来,出了问题了,把责任都推到厂长一个人头上,公平吗?/p

那时候的上级,还是谦虚谨慎的,他老人家的教导还没有丢光。他们诚恳地接受了我师傅的批评,承担了主要责任,还向我师傅请教该怎么办?/p

我师傅说,过去那些规矩,都是几辈人用血汗和教训买来的经验,最后才形成文字,成了规矩。规矩,不能丢!/p

他们听从了我师傅的意见,按着规矩来,把以前的老厂长调回来当一把手,原来的厂长给他当副手,先小批量生产试制,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条件成熟了,才开始量产。/p

这一回,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的任务。”/p

说到这里,蒋师傅就叹息一声说:“咱唐城量具,不是不行了,是把规矩都破坏了,不按着规矩来了。/p

市场经济,光知道讲究便宜了,可这么盲目降低成本,不按规矩来,制造出来的东西,能用吗,能长久吗?”/p

接着就又叹息一声:“可话说回来,全国都这个样子了,都不按规矩来,只是咱们坚持,没有国家资金支持,咱们一样还是坚持不下去。/p

我就不明白,这都是怎么了,疯了吗?这么着下去,这不整个乱套了吗?将来这些国企,还能叫国企吗?”/p

蒋师傅讲的这些东西,高崎听的一知半解。/p

他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关心工厂,那不是他一个小工人能够操心的事情。/p

他知道未来。/p

也许,蒋师傅是对的。以后的唐城量具,负债累累,交给省里,省里不要。交到市里,市里不收,真正成了老大难企业。/p

这就是趋势。历史潮流,滚滚而来,不是他可以阻挡的。/p

他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好好活着。自己好好活着,自己的家人也好好活着,陶洁也好好活着。蒋师傅这里,也得好好活着。活的要舒心,活的要安逸,再不被生活压迫的,失去欢乐,失去幸福,甚至失去脸面。/p

他对蒋师傅说:“蒋师傅,我心里明白,就是不会说。我知道你是对的。咱们下岗了,厂里的事咱操心不来。你就把你说的,这些对的东西,用在咱们的水饺馆里,把咱们的生意做红火。”/p

后来,蒋师傅水饺店的生意,果真就越做越红火。到年底的时候,月利润就达到了一万块,都超过了服装店的利润。/p

蒋师傅在店里管着做水饺和经营。这时候还没有上炒菜,因为赵师傅的身体,还是有些虚弱。她打算过了年,男人身体好一些,再让他来店里,教招来的,厨师学校毕业的小厨师做菜。/p

厨师学校毕业,在蒋师傅看来,也就认识了炒瓢和各种蔬菜肉蛋,离真正掌勺,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来,还差着十万八千里。/p

成为厨师,懂炒菜,会掂炒瓢还不行,还得有悟性。这东西,完全靠你对各种调料和菜品的熟悉和理解。/p

什么菜加糖或者加醋,什么菜要加酱或者是酱油?为什么要加,加多少,你想出什么味儿?都得自己去悟,不是老师教你什么,你死记硬背住就行了。/p

这些,只能等赵师傅能在厨房站住了,慢慢的,一点一点地去调教。/p

就算没上炒菜,卖买水饺,竟可以卖出一万块钱的利润来,也吓了蒋师傅一跳。/p

她平时不算账,算账是陶洁的工作。/p

陶洁就在柜台里面,负责收款和记账。所有的钱,都从陶洁手里进出。/p

这是蒋师傅的意思。店是人家陶洁两口子投的,钱自然也得陶洁管着,她也信得过她这个徒弟。/p

守着这一万块的利润,蒋师傅的意思,是先把高崎的投入,抽一部分出来再说。她只拿个几百块钱,够过年花的就行了。/p

这事儿陶洁不敢做主,得去问高崎。/p

现在她知道了,高崎比她心眼儿多。/p

万一自己说的哪句话不对,惹到师傅了,师傅再死活不拿钱去还债,这饭馆这不白干了吗?/p

高崎果然就有办法,过来三两句话,就把蒋师傅给说没词儿了。/p

“我这是资金投入,哪有再拿出来的道理啊?”高崎就对蒋师傅说,“我如果拿出来,蒋师傅你的技术投入,怎么往外拿呢?买卖行的规矩,只有分家散伙不干了,才往外抽本钱呢!”/p

蒋师傅听听,高崎的话还挺有道理。让人家抽本,这可犯忌讳,也不吉利。/p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