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初探三星古蜀国(上)_特洛伊玄鸟_废文网|御书屋

2.2 初探三星古蜀国(上)(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方国都瞿上(今四川省双流县南部)公元前1197年4月25日(武丁五十四年季春庚寅)

暖春和煦的熏风吹动成片的桑林,蚕农正从林边小屋中捧出一篮篮黄色的熟蚕,准备带回家中上簇。桑林边的水田中,已经养起一丛丛茁壮的稻秧。公子甲撤去坐车的帷幕,贪看蜀方一望无际的沃野。荆人没说错,与丛林湖沼密布的荆方相比,深居丛山之间的蜀方确实是人间天堂。

公子甲的马车插上友善的玄鸟之旗,旗帜上的东飞的玄鸟代表车队的来处,而田野间的桑农已经见怪不怪。

据妇南说,蜀方是真正的天府之国。蜀地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少见飞雪,所以蜀人习惯穿凉爽的麻布衣裳。他们丰产的稻米一年可以收成两次,精致而价廉的锦缎能够使中原最灵巧的工匠折服。蜀这个字的甲骨文,就是蚕虫的象形字。以蚕为图腾,足见蜀人丝产的富盛。蜀方之南盛产黄金,青铜,墨玉与象牙。蜀人的青铜重宝的冶铸技术不逊色于商邑王廷,他们的玉器巧夺天工,醇厚的美酒更远超过中原的酒醴。

妇南说,蜀方是如此富庶,以致他们认为中原的天邑大商也不过如此,所以不愿意对商帝称臣。“不过”,妇南对公子甲说,”蜀人推根究底,还是左衽的蛮族。他们不遵王化,不尚礼法,而且至今仍然沉溺于原始的巫术。他们的文字也还停留在最原始不成文的图画。蜀人以为天下之美盛都在蜀地,极为自负,篾视中原,闭关自守,不愿意与外界作文化交流。反而是我们中原各国乃至王畿的商人,为了取得蜀地的宝货,不辞跋山涉水之苦,经常组织深入蜀方的商队,带回蜀人的黄金,美玉与丝帛。中原对蜀方的了解,也多来自中原商人的观察”。

公子甲此行的任务是结好蜀方的国君,希望能够兵不血刃,得到蜀国的援助,前往遥远不可知的西方。不过如何结好蜀方颇使公子甲头疼,因为依据妇南的描述,蜀方物产丰备,已经应有尽有,而长途跋涉的安人实在拿不出足以打动蜀方的珍货。不像在荆方,公子甲一拿出随船带来的丝绸,荆人就争着献出粮榖与宝石同安国的商人交换。

在沿途商旅的建议下,公子甲在荆方准备了五牛车的海贝,以及与荆人交换得来的绿松石。据说这些是少数能打动蜀人的宝货。公子甲诚心希望海贝与绿松石能够结好蜀国的国君,避免战争。他知道,妇南此时正在瞿上之东一百五十里,集结起三千大军,正在整理兵器与粮草,待命作战。而妇南新近在三峡结交的巴人也同意派出两千蛮兵助战。

巴人生活在山岭崎岖的大巴山区,东隔汉水与荆方为邻。艰苦的天然环境养成巴人坚韧善战的尚武精神。他们以虎为图腾,作战时身穿藤甲,善长以中原尚不普及的青铜短剑作近身的搏战。巴人的农作物是中原常见的黍与稷,但是山区产量有限,所以他们也经常西出,侵略富饶的川中平原。然而,巴人的国力难以与人口殷实的蜀国相抗衡,巴人的造兵技术也远远不及蜀方的能工巧匠,所以长期以来,巴人被蜀方有效约制在巴东。

在妇南率领安人渡过云梦大泽,溯长江而上时,巴人对安人极为热忱,因为他们早已由荆人口中听闻妇南的善战之名。妇南知道,巴人的热诚招待,只是希望借助安人的力量,击败势力日盛的蜀人。妇南透过翻译向巴人解释,非到必要,安人不愿用兵。巴人的反映出奇的和善,他们答应以粮食土产交换安国的丝绸,让安人利用大巴山中只有巴人才知道的道路向蜀中驱车前进,巴人甚至派出翻译,协助安人与蜀人的沟通。当然,巴人不是傻子。巴人的首领知道妇南希望在蜀方取得充裕的补给以及西方的地理信息,而他也早已料到蜀人的傲慢将会激怒安侯。巴人首领知道,自古以来,只有前几年来自中原的商朝军队曾经击败蜀方。所以妇南是他们向西发展的希望。

在巴人向导的引导下,公子甲的车队很快抵达瞿上。瞿上宏大的城邑让公子甲赞叹不已。在公子甲看来,也只有殷邑能够有此规模,中原如果有那一个封国胆敢修建如此巨大的城邑,必然被视为违制。城门守军对来自商朝的商队似乎早已见怪不怪,并没有多作盘查。公子甲让翻译问清蜀王宫殿的走法,就率领车队进入谜一般的瞿上蜀都。

公子甲惊讶地发现,瞿上的蜀人除了将衣领扣在左边之外,装扮与中原的衣裳并没有显著区别,这里显然是瞿上的商业街。各种打磨细致的石器,厚实的蜀麻布,精美的丝绸,精巧的玉石饰物与陶制品在街面上贩卖。公子甲让车夫放慢车速,让他逛个街。

突然,一阵略带苦味的清香引起公子甲的兴趣。公子甲闻香下车,原来是个草棚下的饮品摊。巴人翻译看公子甲有兴趣,连忙以蜀语吩咐摊主来一碗。公子甲看着摊主撮起一小撮碧绿的叶子,洒入沸腾的陶壶,过了一会儿从壶中倒出一碗绿色透亮的汤。翻译示意公子甲品尝,公子甲捧起碗啜了一口,真苦,但却又感觉一股清香顺喉而下,直入脾胃。翻译说,这叫”绿荼”。公子甲听过这种饮料,听说蜀方经常向殷邑进贡这种珍品,没有想到在蜀方,这竟是随手可得的普通饮料。

公子甲不知道这碗茶的价格,所以从袖中掏出一个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的贝壳,试着付给茶摊的摊主。摊主一脸惊喜,接过就往怀里塞。但是在巴人翻译的严厉眼神下,摊主不得不放弃海削傻观光客的歪念。他不甘愿地拿出贝壳,在手上拈一拈重量,然后从一旁的罐中倒出大约一斤的茶叶,用干草编成的草囊包好,交给公子甲。公子甲对蜀方也愿意收中原的货币感到讶异。在安国,各种形状的海贝是公认的货币,其价格由一套约定俗成的贝壳重量换算方法律定。在安国,这样一个小贝壳大约可以在城中吃一顿客饭。而卖方如果要找零,只好以店内的货物估价给买方。因为中原贸易日益昌盛,海贝的币值不免嫌小,所以民间又自行发展出青铜制成的”铜贝”或玉制成的”玉贝”,作为大额货币。不过商代的货币铸(制)造与发行,完全是民间自主的一种行业,没有官方的统制。甚至币值也依照各地的约定俗成计算。

巴人翻译告诉公子甲,不管是蜀方或巴国,与中原的商贩间都有频繁热络的贸易。所以中原的海贝,铜贝与玉贝,在巴蜀一带都能通行。不过价格反而倒了过来,因为巴蜀罕见海贝而盛产铜玉,所以海贝的价格要超过铜贝与玉贝。

公子甲心中暗暗庆幸,还好方才用草席盖住车上的海贝,否则不知道要招惹多少抢匪!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www.feiwen5.cc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